隨著連續的降雨,劍河縣久仰鎮巫溜村水稻種植進入插秧期,田間地頭群眾正忙著運秧苗,施肥、拋秧、耕田、插秧,一派繁忙農耕勞作展現在眼前。
“手持青秧插滿田,低頭便見水中天。”在巫溜村方表大壩,成片的水田里,隨處可見村民插秧的身影。男人們犁地、扶田埂、找水平,婦女們灌水、撒肥、拔秧、運秧、拋秧、栽秧……這種從古至今流傳下來的農耕習俗,不僅勾勒出一幅忙種的圖景,也為梯田增添了一份文化的厚重。
不一會兒,一排排整齊栽好的嫩綠秧苗就扎根在肥沃的天地里,隨風飄動,展現勃勃生機,一副綠意盎然的田園風光映入眼簾。
“栽秧看似簡單,其實也是需要技巧的,要把握好力度才能栽得好秧,秧苗不能入土太深,太深了容易死苗,也不能太淺,太淺了容易漂秧……”這些直接關系著秋收時稻谷產量的“秘訣”早已牢記于村民心中。
與此同時,忙碌的身影不止勤勞耕作的村民,也有孜孜不倦的駐村第一書記萬罡,還有穿梭在田間地頭農技人員,他們為村民提供科學的施肥、田間管理等技術指導。
今年,久仰鎮巫溜村方表大壩冷水養魚項目得到啟動,農業技術手把手進行技術指導,成效明顯,持續優化調整農業結構,采取有效措施提升糧食產量,著力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,確保農業增效、農民增收。